从活熊取胆到骆驼之死 中国亟待动物福利立法

2012年10月23日11:06  中工网

  在我国,涉及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达2000余部,其中明确体现动物福利的条款却寥寥无几

  “骆驼之死”再唤动物福利立法

  编者按

  近期,从活熊取胆、排队喝鹿血、到当街扑杀猫狗再到累死骆驼、血腥斗狗,一系列伤害、虐待动物的行为,触目惊心。然而由于立法滞后,导致长期监管缺失。

  专家指出:在经济高速增长同时,许多动物生存环境正与自然环境一样遭遇着比以往更为严重的破坏,立法保护动物福利已势在必行。

  “经我们调查,造成骆驼死亡的直接原因不是劳累过度,而是饲料过量。已死亡的那峰骆驼是因为当晚进食精饲料过多,另一峰过度进食的骆驼经过抢救已脱离危险。”“十一黄金周”期间,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的副主任李瑛频繁面对记者的追问,然而有关“进食不当”的解释,在舆论一片“过劳死”的责问中却显得微乎其微。

  让李瑛无法理解的是,骆驼之死为何会牵出如此众多的批评?

  10月5日,拥挤的游客依旧源源不断地涌向鸣沙山,骑着骆驼随着叮叮当当的驼队走向鸣沙山依旧是这里必选的旅游项目。但当天上午一则通知让所有的骆驼客感到了从没有过的压力。管理处当天做出规定:“对骆驼进行人性化管理,不得让骆驼带病营运,在接待高峰期也要保证骆驼在营运间隙休息,每峰骆驼每天最多只能运营5趟次,违反规定者,将被停号处理。”

  据了解,这是迄今国内企业出台的罕见的有关动物福利方面的规定。从两峰骆驼倒在“岗位”上,到舆论连番追问,再到所谓“人性化”管理新规的出台,有关于“善待动物”和“改善动物福利”的话题并未结束。

  一个被改变的村庄

  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有近1000峰骆驼为游客服务,让外界所不了解的是,附近月牙泉村的230户农民的生活就曾因骆驼而改变,年过六旬的姚刘德对此最有体会。

  “我祖上一直种地,到我这辈儿也没想过农民除了种地还能靠拉骆驼赚钱。”每每听到骆驼呦呦的嘶鸣和清脆的驼铃声,姚老汉总是由衷地感慨。

  骆驼曾是繁荣与兴盛的丝绸古道上重要的交通工具,负担重荷在沙漠里行走,那时靠牵骆驼从事长途贩运为生的人被称作“骆驼客”。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月牙泉村的村民们就开始逐步告别耕作生活,拉起骆驼的缰绳,成为新一代“骆驼客”。近几年来,驼队由小变大,从最初几十峰发展到现在近千峰,骆驼逐渐成为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

  据了解,在月牙泉村家家户户都在管理处有一个骆驼号,每个骆驼号的后面就是农户所拥有的两三峰骆驼。据说,一峰骆驼带给“骆驼客”的日收入可达三四百元。

  当了十几年“骆驼客”,姚老汉家和其他村民的土坯房纷纷变成了砖房和独栋小楼,村里的农户都用上了清洁能源,家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却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月牙泉村的农户因骆驼而致富,但又给骆驼留下什么呢?

  一条沉重的产业链

  李瑛的疑惑在于,一峰骆驼可以承载200公斤,一天可以行走60~100公里,怎么突然就会倒下?

  骆驼被曾称为“沙漠之舟”,但在当今社会,骆驼早已不是交通工具。据了解,在敦煌当地一峰骆驼的价钱并不高,用农户的话说,“骑骆驼的价格翻了几番,但买一峰骆驼的价格却十年没涨。”

  在早期,景区对骆驼的管理比较松散,“骆驼客”牵着自家的骆驼围在鸣沙山下揽客,抢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近几年,景区对骆驼实行了“规模化经营”,“骆驼客”被集中在景区门口。现在,游客从景区大门骑骆驼到鸣沙山上,每人需要100元,由此形成一条“利益均沾”的产业链。

  起初,在鸣沙山骑一次骆驼,只是从山脚到山顶,且只要20元,而现在,骑骆驼的线路被延长了2公里,价格也涨了5倍。同时每一次载客,景区管理处、旅游公司、导游个人都要从中抽成,通常“骆驼客”只拿走一半的收入。

  骑骆驼成为来鸣沙山旅游的规定动作,按照每年90多万人次的客流量保守估算,1000峰骆驼所创造的效益近亿元。

  过去,在景区管理者眼中,骆驼是一种产业,是一种能带来滚滚财源的工具。至于骆驼怎么喂养,他们从来没有关心过。当连续两天、两峰骆驼相继倒下并引发舆论关注后,管理处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迅速派人到农户家中了解情况。

  事后了解到,两峰骆驼倒在“岗位”上竟然都源于一个比较低级的错误。黄金周期间,一峰骆驼每天从早晨5点半工作到傍晚天黑,一天驼送7名以上客人。“骆驼客”为了保证骆驼的体力,在夜间大量增加饲料,结果导致连续两天出现骆驼劳累致死。

  有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现在由于骆驼已成为单纯的旅游项目,因此市场价格一直不高,买来就几千块钱。但是大多的“骆驼客”并不了解骆驼的习性,因喂养不当造成的死亡、生病以前也有发生。 “现在大家关心的是一峰骆驼一天能挣多少钱,至于骆驼是否超负荷工作、究竟能够承受多少客流、喂养是否规范、科学,反倒没有人关注了。”围绕骆驼之死,景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开始了反思。

  一项亟待填补的立法

  网名“电子记忆”的游客,在“十一”黄金周那天退掉了已排上队的骑骆驼票,她解释说:“当时还不知道有骆驼累倒的消息,只是看到一峰峰骆驼疲惫不堪,有的骆驼的鼻孔都被缰绳拽出了血丝,感觉真是太残忍了。”

  事后读到有关敦煌骆驼“累死”的消息,她在微博中写道:“若不是那天坚持把票退掉了没有去骑,这会儿不知该有多内疚?真为那些骆驼、也为人类的毫无节制感到难过。”

  位于西安的西北政法大学,有一家名为动物保护法研究中心的机构,该机构专门开展动物保护法学术交流与研究。就在今年9月,这里刚编写了一本《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本书中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深思,在我国,涉及动物相关规定的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多达2000余部,可谓汗牛充栋,但其中明确提出动物福利概念和反映动物福利内容,却寥寥无几。涉及到工作动物的内容,仅在《残疾人保障法》和各地养犬管理规定中有所涉及,还只是规定了对导盲犬的饲养条件,对于耕牛、马、骆驼等动物的规定也仅限于防疫方面的有关规定。按照专家的观点,“类似这种累死骆驼的事件,虽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却无相应法规能够规范和约束。”

  西北政法大学教师常贝贝说:“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令和动物保护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历朝历代的律法中也都有着对于动物保护的论述。但现在,中国动物的生存环境却很不乐观。”

  近年来时有活熊取胆、排队喝鹿血、肯德基虐鸡门、累死骆驼、当街扑杀猫狗等公共事件引发社会普遍关注,专家指出,因立法滞后,导致伤害、虐待动物及消费野生动物行为,长期存在监管缺失。有专家认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许多动物的生存环境正与自然环境一样遭遇着严重的破坏。

  据悉,我国首部《动物福利通则》即将出台,并且在将于10月28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兽医大会上,将对动物福利进行专题讨论。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快动物福利立法,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虐待动物的行为。中国兽医协会会长贾幼陵认为,在《动物福利通则》的推动下,中国必将加快动物保护的立法进程。

  据悉,《反虐待动物法》与《动物保护法》两部立法正在筹备中,前者立足于现实,接受程度较高;后者立足长远,从各个方面完善动物保护法的完整性。(中工网记者 康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十八大将适当修改党章写入重大战略思想
  • 体育国际自盟宣布对阿姆斯特朗终身禁赛
  • 娱乐董洁经纪人:潘粤明霸住房子 揭嗜赌始末
  • 财经前三季度罚没收入成地方增收主要途径
  • 科技苹果iPad mini发布会探营(高清图)
  • 博客代购被判刑11年离职空姐:量刑太重了
  • 读书文史观天下:俄罗斯“彼得大帝”普京
  • 教育成都现“学霸”周末泡图书馆12小时(图)
  • 育儿奶奶买早点妈妈睡着新生儿险被抱走(图)